【藝管論壇】「文資,是城市發展的根基與母語」讀後有感

「文資,是城市發展的根基與母語」讀後有感

【作者:伍麗錤、責任編輯:黃靜惠老師、資料來源:人力資源管理課程】

照片來源:鳳儀書院官網


在這個21世紀,各國好像都愈發重視自身的文化資產,我們開始投入了大量的金錢,以及研究人員到文化資產的領域裡頭,那…究竟文化資產的定義又是什麼呢?古蹟是否就等同於文化資產呢?高雄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科科長王亦如,在話題開始前,丟了這麼一個問題作為她演講的開頭。


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王亦如科長,照片來源:藝管系


許多人聽見文化資產的第一印象,總是會把它與古蹟連結在了一起,但大家都不曉得的是,古蹟是文化資產的一部分,卻不代表全部,臺灣光是有形的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加起來就高達了14種,這其中包括了我們常聽見的古蹟、
歷史建築、考古遺址、甚至是自然地景等也都包含在了文化資產的範疇裡。

為什麼我們要花錢與花時間在保留古蹟、古建築、古文化上呢?打掉重新蓋其他美美的房子那不是更好嗎?這是王科長給我們大家的第二個問題。在大家的踴躍回答之後,王科長說出了一個我很喜歡的解答「文資,是城市發展的根基
與母語」文化資產保存了過去在這片土地上人們生活的痕跡,展現了過往人建築與工藝上的最高結晶,亦記憶了一代又一代人堆疊的過往,而城市的精神與美學由此拓展。

王科長接著說,「其實許多國家繁華的攤販、商圈,都是用他們自己先有的古建築,下去重建改造的,如果我們真的要與世界接軌,那麽屬於我們的文化又是什麼?難道我們又要效仿別的國家,那豈不是跟複製人沒兩樣。」

科技的日新月異,人們往往總是追求好還要再更好,萬丈高樓平地起,建築一棟一棟的建起,建案一個一個的產生,我們迎來了經濟、迎來了繁榮,但卻也漸漸丟失了我們本該銘記與保留歷史和文化,這何嘗不是捨本逐末的一種?

站在這片土地上的我們,究竟又可以說出多少屬於這片土地的故事,我們又究竟能為這片土地做些什麼呢?

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師生合影,照片來源:藝管系

 

 

本文作者

伍麗錤,樹德科大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系一年級學生。畢業於高雄市私立三信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廣告設計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