樹科大藝管系《斲泥》獲法藍瓷想像計畫頒發20萬執行獎金

樹科大藝管系《斲泥》獲法藍瓷想像計畫頒發20萬執行獎金
樹德科大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系(簡稱:藝管系)大四生組成的「黏作伙團隊」畢製團隊以《斲泥》計畫書投稿法藍瓷「第七屆想像計畫Project imagination」,在近百組作品中,獲選為13組團隊之一, 每隊獲頒發 20 萬元執行基金 ,預計在寒假期間啟動剪黏課程,並與國立後壁高中學生一起共創藝術,傳承傳統文化。
《斲泥》指導老師周姿利,團隊由林育世老師協同戴怡珊、劉憶蓮、郭于瑄、黃渝蓁、黃瓊滿、方怡玲、陳姿澐、張雅萍、張雅婷、張家禎等10位同學組成「黏作伙團隊」。
斲泥取自宋代文人楊萬里 《和仲良春晚即事》之五(筍改齋前路),全文為~「筍改齋前路,蔬眠雨後畦。晴江明處動,遠樹看來齊。我語真彫朽,君詩妙斲泥。殷勤報春去,恰恰一鶑啼。」
「斲」有雕飾的意思,斲泥是形容技藝高超。剪黏源自於中國南方閩、粵所特有的鑲嵌藝術及建築裝飾技法,是剪裁瓷片或碗片,黏貼至塑造的形態上做細部彩繪修飾,後來傳入台灣成為廟宇建築藝術,並有匠師傳承技藝,轉化為當代藝術創作形式。
《斲泥》計畫書主題為剪黏工藝的推廣及應用,入選隊伍須選定一所偏遠學校進行共創藝術及教學,該團隊已擇定與後壁高中合作 ,並邀請承襲自王保原、陳三火等國寶級剪黏大師技法的剪黏 匠師林秉賢藝術家指導技藝。7年級生的林秉賢藝術家是「智山傳藝」工作室負責人。
《斲泥》計畫書的執行課程內容涵蓋剪黏技藝知識、工作坊,將以後壁高中學生為對象進行 30 小時的美感教育課程,並完成徵圖、共創校園裝置藝術。該團隊期待在明(112)年 寒假期間課程結束後,能在「第七屆想像計畫」最終成果發表 PK 競賽時,爭取前三名殊榮與額外獎金。
指導老師周姿利表示, 後壁高中是一所人文薈萃的學校,美術工藝教育是其最傲人特色,校內建有完全倒焰式柴窯,無論是陶藝工坊、陶藝班,相關創作、教學、參展、競賽,屢獲肯定,校於不僅將美術工藝文化深融於學習中,每年辦理「後中窯陶藝祭」等美術工藝活動,佳評如潮,激發許多新生代在傳統工藝技術上發揮更多元的創意。
系主任丁亦真表示,很欣喜系上大四生能在四年的學習中,奠定了專業管理人與經紀人的基礎功,也能以統籌與企劃能力跨域合作到其他產業,創造與大眾的對話與溝通機會,並在計畫過程中努力進行藝術推廣及文化傳承,並兼顧美感教育、社會公益、商業模式,讓師長相當欣慰。
法藍瓷想像計畫由陶瓷品牌法藍瓷創辦人陳立恆所發起,今年邁入第七屆,以「親子共學」和「地方文化」為題,邀請全台灣大學生組隊參賽,發揮學科專業,以舞蹈、音樂、體育、繪畫等術科媒介融入地方文化與親子元素,為偏鄉學童創造不一樣的學習體驗;同時也讓大學生在撰寫計畫、組織團隊、服務偏鄉的過程中,結合創意和善意,進而探索自己、改變自己,發揮年輕人的影響力。
圖說一:黏作伙團隊成員(左起黃渝蓁、方怡伶、黃瓊滿、張雅婷、張雅萍、戴怡珊、郭于瑄、計畫指導周姿利老師)
圖說二:黏作伙團隊與剪黏 匠師 林秉賢藝術家合影